从用户视角看小红书COO:那个让年轻人”上瘾”的幕后推手

上周在咖啡馆刷到小红书新发布的社区报告,突然想起三年前那个让我疯狂熬夜刷笔记的自己。当时完全不知道背后有个叫”柯南”(小红书COO之恒花名)的人在操盘,直到最近参加行业分享会,才真正理解这个平台为什么能让我们这代年轻人又爱又恨。

小红书社区氛围

她比我们更懂”晒生活”的欲望

朋友小敏的经历特别典型。去年她分享的露营笔记突然爆火,三天涨粉5万。”当时COO团队刚上线’灵感笔记’功能,我的照片正好被算法推荐到首页。”这种精准捕捉用户心理的能力,源自柯南早期在时尚杂志做编辑的经历——她太清楚一张照片要怎么构图才能引发收藏冲动。

有次刷到COO在内部分享会的录音:”我们要做的不是电商平台,而是让用户产生’被看见’欲望的内容社区。”这话让我想起自己收藏夹里那些”假装在巴黎”的咖啡馆打卡照,突然就懂了小红书为什么能让人上瘾。

三次颠覆认知的产品决策

在行业论坛整理到三个反常识的操作:

  1. 2019年放弃电商导流按钮,把”去购买”改成更弱的”我想要”
  2. 2021年上线”匿名发布”功能对抗完美主义
  3. 2023年把算法推荐权重从点赞数转向收藏+评论比

最让我惊讶的是第二点。同事阿杰去年用匿名功能发了组素颜健身照,意外获得大量真实互动。”以前总觉得要P图才敢发,现在终于能做自己了。”这种设计思维,和COO在清华演讲时说的”真实比完美更有生命力”完全吻合。

内容生态的隐形守护者

最近发现小红书对营销号的打击变严格了。朋友运营的美妆账号因为数据异常被限流,客服回复引用的是COO提出的”社区健康度”指标。这让我想起去年看到的内部访谈:”我们要做的是让用户信任这里的每一条推荐。”

小红书内容生态

三个你可能想知道的问题

小红书COO如何平衡商业化和用户体验?

据接近团队的业内人士透露,柯南有个”三不原则”:不过度插入广告、不干扰内容流、不强迫创作者变现。去年推出的”品牌合作人”平台就是典型例子,把商业合作透明化,反而提升了用户好感度。

为什么小红书能做出区别于抖音的内容算法?

区别在于更重视”长期价值”。COO团队研发的算法会追踪笔记的收藏率、搜索关联度等指标,而不是单纯看即时互动。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干货笔记虽然点赞少,但能持续获得流量。

未来小红书会向哪个方向进化?

参考COO最新演讲,重点可能在”生活方式操作系统”。不只是购物指南,而是覆盖从消费决策到知识获取的全链路。最近测试的”AI笔记助手”功能,已经能智能推荐搭配方案和购买渠道。

看完这些,终于明白为什么说小红书的成功不是偶然。那个躲在幕后的COO,其实比我们自己更清楚想要什么样的生活灵感。正如行业分析文章说的:”真正伟大的产品经理,做的不是功能设计,而是人性洞察。”
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本站原创发布。任何个人或组织,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,禁止复制、盗用、采集、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、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