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在西安运营中心做小红书招聘的真实体验

去年夏天,我拖着行李箱站在西安曲江创意谷的写字楼前,手里攥着刚打印好的简历。面试官看了眼我的小红书账号,突然笑了:”你粉丝才5000?我们团队最菜的运营都破万了。”这句话像盆冷水浇下来,却让我意外获得了实习机会——原来他们正缺能写”人间真实”内容的运营。

那些招聘JD没写的秘密

入职第一天,主管扔给我三份文档:《西安美食探店避雷指南》《本地生活类账号运营SOP》和《如何用方言写爆款文案》。原来在小红书西安运营中心,方言才是核心竞争力。有个同事靠”额滴神啊这碗油泼面”的文案,单篇笔记带货300+桶油泼辣子。

这里的工作节奏快得像回民街的羊肉泡馍——刚学会拍美食九宫格,就被拉去拍城墙落日;前脚写完民宿测评,后脚又要策划”西安人有多爱咥面”的话题挑战赛。最绝的是每周五的”头脑风暴会”,大家边吃贾三灌汤包边讨论”如何让外地游客排队三小时也要吃的冰峰”。

从实习生到项目负责人的意外转折

三个月后,我负责的”西安夜市生存指南”系列突然爆了。那天晚上十点半,主管突然把我叫到会议室:”下个月你带队做永兴坊项目,预算20万。”我盯着桌上那碗还没吃完的酸辣粉,突然想起面试时那个嘲笑我粉丝少的主管——现在他管我叫”梨总”。

当然也有翻车的时候。有次为了赶进度,我们把肉夹馍拍成了”陕西版汉堡”,结果评论区炸出几百个老陕:”额把你哄到滋哇乱叫!”现在团队新人入职第一课,就是跟着老陕学三天方言,毕竟在小红书做本地运营,”嫽扎咧”比”非常好”更能引发共鸣。

西安本地生活账号如何快速起号

我们团队测试过上百种方法,最有效的是”场景化植入”。比如拍城墙根下的咖啡馆,镜头先扫过晨练的老大爷,再切到年轻人捧着咖啡自拍,最后定格在”西安人的早晨从城墙开始”的文案。这种带有强烈地域标签的内容,完播率能高出普通笔记40%。

西安美食探店笔记怎样避免同质化

别再拍”这家面超级好吃”了!我们总结出”五感法则”:视觉上突出油泼辣子的红,听觉捕捉吸溜面条的声,嗅觉描写刚出锅的香气,味觉强调醋香和蒜香的碰撞,触觉描述手工面的筋道。有个学员按这个方法拍葫芦头泡馍,单条视频涨粉2万+。

西安旅游类账号如何避开流量陷阱

千万别跟风拍”西安三日游攻略”!我们的爆款公式是”小众景点+本地人故事”。比如带粉丝去洒金桥吃甑糕,镜头扫过排队的人群,穿插老摊主讲述”额爷在1988年就开始卖甑糕”的故事。这种有温度的内容,收藏率是普通攻略的3倍。

看着窗外大雁塔的灯光,突然想起面试时那个主管说的话:”在小红书做西安运营,要么足够土,要么足够潮。”现在终于明白,所谓”土”是对本土文化的深刻理解,”潮”是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重新诠释。就像我们团队最火的那个系列——用说唱方式介绍兵马俑,播放量破亿的那天,主管发朋友圈说:”看,这就是方言的力量。”

正如圈友@梨云 所说:”小红书最狠的引流不是投流,而是让用户主动搜索。”当外地游客在小红书搜”西安必吃”时,我们的笔记能出现在前三条,就是最好的运营成绩单。
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本站原创发布。任何个人或组织,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,禁止复制、盗用、采集、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、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。